反转再反转!无糖饮料“洗白”了,但阿斯巴甜的这个短板更危险……
一到夏天
冰箱承受了很多

放暑假的小表弟
以冰箱为圆心
以卧室为半径
给自己画了一个续命结界
前段时间问我
哥,无糖饮料是不是翻车了?
我得把它们请出冰箱……
这段时间又来问
哥,无糖饮料是不是没事了?
我得把它们请进冰箱……
简直把我气笑了
不就是阿斯巴甜嘛,
你折腾冰箱干嘛呀!
的确,近期
备受争议的阿斯巴甜
有点火出圈了
如何看待无糖饮料?
一起来捋一捋
阿斯巴甜
14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世卫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联合发布阿斯巴甜危害与风险评估报告称,基于阿斯巴甜具有人类致癌性的“有限证据”,将其归类为“可能致癌物”(IARC 2B类)。
该消息一出
阿斯巴甜便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成为热搜常客
01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是个啥?
该机构于1965年成立,是世界卫生组织下属机构,主要任务是进行和促进对癌症病因的研究,以及世界范围内的癌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工作。
2021年5月,中国加入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成为IARC第27个成员国。
02
IARC对致癌物质如何分类?
IARC根据对人类和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资料,以及在实验系统和人类其他有关的资料,分为下列三类四组:
1类:对人体致癌;
2A类:致癌可能较大;
2B类:致癌可能较小;
3类:对人的致癌性尚无法分类。
tips
2B类致癌物是指对人可能致癌,此类致癌物对人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并不充分;或对人类致癌性证据不足,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
03
阿斯巴甜是什么?
它是一种人工(化学)甜味剂,全称天门冬酰苯丙胺酸甲酯,化学式为C14H18N2O5。
1965年化学家在合成制作抑制溃疡药物时,无意间发现到阿斯巴甜具有甜味。
由于阿斯巴甜比一般的糖甜约200倍,又比一般蔗糖含更少的热量,自20世纪80年代经美国FDA批准后,在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被批准使用以来广泛用于各种食品和饮料产品,包括减肥饮料、口香糖、明胶、冰淇淋、酸奶等乳制品、早餐麦片、牙膏和止咳剂和咀嚼维生素等药物。
进入21世纪,在无糖可乐的引领下,食品饮料行业的减糖化趋势也立即风靡全球。
2014年9月《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认为食用甜味剂作为代糖可以起到减肥的作用,低热量甜味剂可以帮助人们减肥以及控制体重,于是一系列无糖产品受到广大爱美人士的青睐。
04
阿斯巴甜一直被质疑!
威廉希尔体育公司官网早在2008年,某可乐公司第一次推出无糖碳酸饮料时,阿斯巴甜添加剂的使用便被质疑可能导致偏头痛甚至致癌。该公司发表声明驳斥了该质疑。
截止到目前,现有的人群队列研究发现:
✅阿斯巴甜显著增加了部分癌症的发病率,如肝癌、乳腺癌和血友病。
同时动物实验也发现:
✅阿斯巴甜可能通过诱导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引起肿瘤的发生。
然而,由于目前的研究设计、数据解释和评估暴露方面有局限性,阿斯巴甜使用和特定癌症类的关联以及具有致癌物的关键特征的机制证据仍有限,因此IARC和JECFA将阿斯巴甜归类于2B类致癌物,并重申建议的日容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40毫克以内。
05
无糖饮料还能喝吗?
不得不提的是,毒理学研究中最经典的一句行话“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
▪假设体重50千克的成年人,那么每日容许摄入量即为2000毫克。
▪而市售的无糖饮料中阿斯巴甜的含量约为200毫克/瓶,也就是相当于10瓶无糖饮料。
▪任何食物短期内过量摄入对健康都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tips
无需谈甜色变,适量小酌,不要贪杯哦。
⚠️ 但值得注意的是:
阿斯巴甜代谢产生的苯丙氨酸,患有苯丙酮尿症会阻碍其代谢,因此需慎用阿斯巴甜。
通常在使用阿斯巴甜的食品标签中,都会注明是否含有苯丙氨酸,如果未注明商家会被罚款哦。
世卫组织也重申,不要将非糖甜味剂作为实现体重控制或降低非传染性疾病风险的手段,因为有证据表明,使用非糖甜味剂无助于长期控制体重,并可能增加患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过早死亡的风险。
控制体重没有捷径
应遵循科学方法
并要长期坚持锻炼才能收到效果
发表评论